English

一批湖北作家成为学界研究对象

2001-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黄松飞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近年来,湖北文坛异军突起,涌现了一批颇有实力的作家,随着他们的作品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作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由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主持策划、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湖北作家研究丛书”(第一辑),集中对当下最为活跃7位作家进行个案分析,其评价也有褒有贬。

丛书共7种,包括《在绝望中涅?———方方论》(李俊国著)、《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刘川鄂著)、《血脉·父辈·英雄———邓一光论》(蔚蓝著)、《血脉在乡村一侧———刘醒龙论》(程世洲著)、《最后的守望者———陈应松论》(聂运伟著)、《古典诗意赤子情怀———叶大春论》(梁艳萍著)、《颓废者及其对立物———刘继明论》(葛红兵著)。这些作品对于被研究作家的创作有肯定,也有直言不诽的批评。特别是刘川鄂的《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既研究其市民写作的美学意义,又分析市民题材、市民写作为何成为当下文坛火爆的文学现象的多重原因,同时也有一针见血的批评,在第6章还提出了“池莉作品中的100处硬伤”。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许明认为,这套丛书的产生是湖北文坛的一种相得益彰的文学现象,但他也特别提到刘川鄂对池莉的批评,“使用了‘市民型作家’的概念,不失准确也有要求过高之嫌”。

这样一套丛书的作者学术水平如何?湖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葛经芳告诉记者,该套书的作者全是湖北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是新时期以来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和评论家,大都40岁上下,既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文化功底,也有年轻人的锐气。葛经芳说,该套书作为湖北大学重点学科的项目之一,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由人文学院组织、策划,其运作过程中坚持了很严格的学术标准。

近几年比较低调的方方,近期以《乌泥湖年谱》带给了读者一个惊喜。她开玩笑说,李俊国就像拿一面照妖镜,好像要把人的五脏六腑都看个清楚。“我认为批评家与作者的看法有差异是正常的,但我觉得李国俊写《在绝望中涅?———方方论》是非常认真的,作为学术著作来写是很负责的,他很仔细地读过我所有的作品,让我很感动,有些说得很对。”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研究,必将推进湖北作家研究、推进湖北文学批评而促进湖北创作。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何锡章说,研究人员坚守学术价值的中立立场,拒弃多年文学批评的媚俗之风,秉持公心进行客观清醒的论断。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龙泉民认为湖北文学以前从未被当成一个群体来对待,但它同“湘军”、“陕军”一样,有自己的独特品性,不容忽略。“丛书”应时而生,弥补了这一缺憾。湖北省现代文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曼君也认为,“湖北当代作家研究丛书”的学术特征在于既放眼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又注重湖北作家的创作现状,从个案研究切入提炼学术界和文学界遇到的焦灼性话题,对于推动湖北地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有深远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